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教育人文 > 校園風光> 三好校園撰擬計畫 指導委員分享方法

校園風光

字級

三好校園撰擬計畫 指導委員分享方法

【人間社 江俊亮 高雄報導】 2022-03-11
「三好就是分享人生的『真、善、美』,是做人處世都應秉持的基本道理。」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委員黃雯玲3月9日分享星雲大師對「三好」的詮釋,並提供優質三好校園方案的撰寫方向與重點,期望開展社會正向的力量。

由教育部指導、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主辦的2022三好校園實踐學校計畫撰擬說明會南區場,3月9日在高雄市前金國小登場,邀請屏東大學、嘉義市私立嘉華高中、屏東竹田國中、高雄仁美國小等典範學校分享撰擬經驗。

會中首先由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方隆彰主持「三好意識會談」,並以分組討論方式,由與會的校長、主任、組長及承辦人員,透過實際體驗、察覺、境教來了解三好的內涵,讓與會者對於「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」有更深層的了解。

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會委員黃雯玲表示,「三好運動」是由星雲大師倡導,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為使品德教育注入活水、增進優質師生關係、型塑友善校園文化、促進社會祥和,自2011年起辦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選拔,受補助學校自第一年的24校,逐年增加至去年245校。

黃雯玲指出,星雲大師認為「做好事」就是修身,能做一些利益人的善行,就是「真」;「說好話」就是修口,與人往來要說慈悲、智慧、真誠的話,就是「善」;「存好心」就是修心,要懷著慈悲心、願心、善心,就是「美」,因此三好校園就是「真善美」。

她說,行三好要從帶領思辨開始,養成學生知善、行善,進而樂善的樂品素養,讓學生了解言語的力量,知道正向語言對自己和他人的價值,了解心思意念會影響行為,而三好是一個整體觀,是動態的組合,且互為影響。

黃雯玲表示,優質的三好方案設計,主題若多元分散,不如明確聚焦;認知與經驗互用,強過單一施作;若強調個人,不如強調團隊;多次嘗試修正,強過單次體驗,其過程往往比結果重要,因此她希望計畫要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(SDGs),引發學生情境興趣,而不是所有活動都冠上「三好」這個名詞。

高雄市前金國小校長陳瓊如在會中,則與學務主任莊博雯、家長會長柯珮琳展示「三好書包」、「美麗前金.三好校園」校本課程。陳瓊如表示,她在高雄市鼓岩國小擔任校長時,就參加第一屆三好校園選拔,並設計「三好書包」文創品,頗受師生喜愛。
12345678910第1 / 94頁
追蹤我們